2024年03月28日 星期四
登录 | 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微博
当前位置 :  首页 >>  行业资讯 >> 龙泉窑各窑口鉴定之秘诀,脉络清晰,实战意义极强
 

龙泉窑各窑口鉴定之秘诀,脉络清晰,实战意义极强

2022-07-27 13:43:39    作者:中艺藏    来源:中艺藏

真品&仿品教学部分标本

回顾:中艺藏第16期艺术品鉴定估价师培训班“龙泉窑瓷器鉴定专题课程”,由浙江省婺州窑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艺藏职业教育客座教授、青瓷鉴定专家王帆老师主讲,王老师带了大量精美的龙泉窑实物标本供学员们上手学习使用,其中不乏国内甚至世界罕有的珍稀佳品。王帆老师结合大量极具权威性的窑址出土器物图片,为学员们讲解了龙泉窑瓷器发展概况,剖析了龙泉窑各个窑口的特点及辨伪要点,高屋建瓴,脉络清晰,实战意义极强。

小编为大家总结了课堂要点免费呈现给各位,以便大家参考复习!

深入参与中艺藏面授课程,多多与专家交流探讨,亲身上手体验感受文物真品,结合线上课程巩固学习,方能对龙泉窑瓷器鉴定拥有更深刻的了解哦~

一.龙泉窑各窑口分布地图



二.五代至北宋早期的龙泉窑


学术界多数人认为龙泉窑始烧于北宋初期,这种看法沿用了民国时期陈万里先生的结论,但陈万里先生没有跑过上垟。结合龙泉窑窑址考察,王帆老师认为龙泉窑的始烧时期应为五代晚期。


五代至北宋早期龙泉窑瓷器外形饱满,线条流畅,仿品则线条呆滞,真品胎细白,仿品胎更坚硬,致密度也高于真品。


五代至北宋初期龙泉窑釉色以晶莹透亮的玻璃质灰白釉为主,极少开片,很亮而略带玉质感,不见火光,仿品由于杀光做旧,釉虽有光却不晶莹,灰亮,不作旧则火气冲天。


真品釉面若开片,则开片不规则,深至胎骨,仿品极少有开片的,有也是较浅、规则、嫩裂的感觉。


北宋早期延续越窑风格,针刺工艺消失,以划轮廓图案为主要工艺特征,垫烧方式不变,形制仍 和越窑一样,圈足开始外撇。


三.北宋中晚期的龙泉窑


北宋中晚期龙泉窑先是学习婺州窑烧制明器、龙虎瓶,但很少在划刻工艺上取得进展,中期是五管瓶烧造高峰,高档五管瓶有强烈的耀州工艺特征。中期垫烧工艺改变,烧造窑口由上垟转移到金村,工艺比较粗,灰白釉,大量烧造明器、五管瓶、盘口瓶。


北宋晚期,皇帝审美取向发生变化,原本贡瓷中均、定、饶、处、耀都以划花精湛为审美取向,要求使用高温的石灰釉,以透出划花工艺。徽宗时代,划刻花被摒弃,审美取向更偏向釉素烧、开片,形的简洁。


四.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龙泉窑


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以荷花纹饰为主体的划花产品大量外销,主力窑口,从金村向大窑转移。


南海一号是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的贸易商船,出水大量龙泉窑瓷器,其特点是品种比较单一,纹饰单一,多以荷花为主题的划刻工艺。


石灰碱釉的发现和使用,最早在北宋晚期,石灰碱釉的特点是流动性差,容易烧出厚釉,玉质感强,有层次。方瓶也是这一时期的特有产品。


这一时期五管瓶的特点是,高度降低,釉色开始失透,主题以荷花、缠枝牡丹为主。


这一时期,龙泉窑开始工艺繁杂,划刻、贴塑等各种工艺并用。


龙泉窑南宋早期就已经开始使用,汝窑所使用的釉素烧,时间大约在修内司的内窑之前,窑址应该在大窑叶坞底一带。釉素烧工艺比较复杂,需要经过多次上釉和陶化过程,只有汝窑,官窑,龙泉窑三个窑烧制釉素烧。


两宋之际的贯耳瓶形制特点是,敞口,收颈,略鼓腹,高度一般在15厘米以内,通体施石灰碱釉,开片占比较大。


这一时期釉质类玉感的产生原因,一是2到3次的釉素烧,釉层肥厚,有深度,二是江南湿度大,经过800年左右的酸性氧化,加深了类玉光感。四川遂宁出土的光感就和江南出土的光感有差别。


五.宋元之际的龙泉窑


南宋之前,朝廷对龙泉窑的影响较大,而在南宋以后,龙泉窑对官窑的影响非常大,龙泉窑的产品种类以及形制,几乎涵盖全部官窑产品。南宋中晚期,龙泉窑的烧造工艺,文化内涵,审美价值,都达到文人文化的顶峰,出现官窑哥窑的烧造,划刻花完全消失,釉素烧普遍使用。器形门类高雅化,多样化。


文房雅器,这个时期的高端产品,大多为龙泉窑自行研发的产品,融合了官窑,湖田窑等特点,其中笔洗、水注的类型最为丰富,部分器型来自于北宋汝窑造型,部分经过改进,有更加简洁大气的风格。对工艺精益求精,抓大放小,对于器物底部不太讲究。这一时期,还会仿制汉代以前的礼器,同朝的金银器,仿唐代的铜镜作陈设用具。龙泉窑也同样大量烧制茶具。


南宋龙泉窑荷叶盖罐,以中小号为主,大号罕见。应该为醒茶装茶之用。


官器及仿官器大量出现,官窑集中烧造地,在溪口的瓦窑垟、草灰;大窑的叶坞底、山树连。显著特点是:

1.全部采用纯瓷质垫饼,大部分圈足,也有平底刮釉,少量卧足产品; 

2.拉坯、利器,工艺精湛,施釉均匀 ;

3.烧造水平高超,窑温控制达到历史顶峰 ;

4.瓷土淘洗精细,堆放洗练过程要求非常高,甚至超过官窑。


宋代晚期,出现贴花工艺,缠枝菊花纹为主,佛具上使用佛教符号,宋元之际,碗心贴塑梅花,南宋晚期,大量出现双鱼贴塑。


小的文房雅器,底部一般是模印而不是拉坯。


窑红不是烧出来的,是长年之后析出来的氧化铁结晶。


宋元之际,温度控制及修胎工艺上稍有下降,但形制线条依然是南宋高峰期的水平,元代早期的贯耳瓶,线条开始夸张,双耳与器物大小不协调,显得臃肿,烧造温度明显过高,修足过于粗糙,虽然有素烧,但挂釉已经退化,开始有加贴塑的元代风格出现。


宋元之际,还出现铁褐和铜红产品,早期出现在双鱼洗,酒杯,酒壶,玉壶春瓶上,有成功者烧出鲜红发色,大多为褐色,点彩从宋元开始,一直持续到明代东区安福。


龙泉窑造像的起源在南宋晚期,应该是受景德镇造像影响而兴起,南宋主要造像为佛教,道教,12生肖三大类,釉色一般粉青梅子青,工艺上,不上或极少上护胎釉,宋元之际的观音,均不带靠山。


元早期有很多划刻工艺回归两宋之际,原因是釉工艺水平下降,以工代釉。元代是龙泉窑产量的高峰期,大量出口,朝廷在宁波设置庆元路,负责出口贸易,元代瓷器总体产量提高,质量下降,并产生新的窑口。


元中期的贯耳瓶,器形比较民俗化,工艺,修足水平明显下降,温度过烧现象普遍。


总的来说元代龙泉窑,器物变大,胎体厚重,发色青绿,圈足开始粗糙,碗盘类均采用圈垫,刮釉比较随意,大盘的圈足外侧多为斜立面,洗、盏均采用底无釉。釉素烧消失,类玉感消失。品类上,文房雅器锐减,以大宗盘碗为主,主要是出口商品,人物造像主要以观音为题材,全部有靠山,开脸工艺大幅下降,瓷土加入高岭土护胎釉,红脸严重。


六.明代龙泉窑


龙泉窑在明洪武开始烧造官窑,称处州官窑,终于永乐。其工艺特征:

1.垫烧采用瓷质圈烧,垫圈非常规矩,足端满釉;

2.洪武年代,釉色偏青黄,永乐时期,釉色青绿,纹饰和同期景德镇官窑一样;

3.划刻工艺是典型的三刀工,纹饰流畅工艺精湛;

4.器型主要为小碗、大碗、大盘、玉壶春瓶、执壶、梅瓶为主,主窑口为岙底的枫洞岩。

(注:以上老师所讲的真假辨伪特征,授课现场均可上手实物标本对比学习,快速掌握鉴定秘诀)



长按二维码试听

王老师高清视频课程

实训面授课暑期来袭~第32期《艺术品鉴定估价师》培训班7月北京开课

                                       END


中艺藏职业教育




“中艺藏职业教育”是在国家文博领域多位专家老师支持指导下,由现任校长范泽宏先生2014年5月在北京正式发起创立;以“传授艺术品鉴定与修复技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基于在文化艺术领域开展创新服务,至今为来自全国各地相关单位负责人及收藏家、艺术品从业人员、文物修复人员、艺术品爱好者近万人提供了线上、线下专业化的职业教育培训服务。使文化艺术品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为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贡献力量。


“中艺藏职业教育”始终秉持着诚信务实、创新服务、心怀感恩、合作共赢的理念,创立至今不断深耕于文化艺术领域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创新艺术品鉴定、文物修复课程体系,提升运营团队综合服务能力,致力为收藏家、艺术品从业者、艺术品经营管理者、文物修复人员等提供专业化的课程培训服务,多年来“中艺藏”在培训方面得到了各方领导以及业内众多专家老师、学员、合作单位的支持和认可。自2021年开始作为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职业能力评价培训基地、中国旧货业协会文化艺术品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积极开展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里的职业“文物修复师、艺术品鉴定估价师、旧钱币鉴估价师等”职业工种的培训工作。中艺藏运营团队现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考评员资质人员1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鉴定估价师、文物修复师》督导员资质人员3名、考评员资质人员4名。多年以来,在艺术品鉴定、文物修复课程考评培训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运营团队能够科学有效的按照国家职业技能标准执行相关工种的考评培训工作。


官网地址:

中艺藏职业教育官网:www.zycpx.com

中艺藏文物鉴定官网:www.zhongyicang.com

中旧协文化委官网:www.cawcc.org.cn



 戳阅读原文,一键进入中艺藏在线学习平台!


分享到: